回上頁

   八極拳   
 

 分享

作者:葉啟立教練
 

  「八極拳」到底是甚麼呢?這個問題,在於如何認定我們的技藝,以及技藝的傳承過程。

 

  任何一門技藝,雖然在每一次的傳承中,學生對技能的掌握及肢體的熟練,都必須重新開始;然而老師在經驗統整之後,再以個人的體悟後啟導學生,這種感受及發現則是可以累積的。故此一代會比一代進步,這就是技藝的傳承價值。

  拳術的傳承,基本上以「用法」為本:「拳」是為應用而設的。這是拳法的原始目的,不可能被取代。至於從拳而轉入精神提升、內涵修養、健康養生等領域,則是其他層次的追求。儘量練拳有不同層次的價值,但絕不能失卻其根本價值。因此在拳術的傳承中,必須掌握著這個前題,才不致偏離原型太遠。
 

李書文師祖像


  劉師雲樵年青年跟隨李書文、宮寶田等老師。儘管劉師的實力很高,但從他身上,恐怕只看到李、宮影子的七八分而已。為甚麼會這樣說呢?李師祖一向出手狠冷,加上傳授劉師時經已老年,所授技藝應當是一生的心得融合而成,達到精準、簡潔的程度。這種經過「脫化」的拳,越變越簡單,毫不做作。因此,李師祖教授劉師時,劉師心裡並不認同,甚至認為李師祖的拳「沒甚麼」、「只會叫別人放鬆,自己卻打得硬繃繃的,一點都不好看。」從這些軼事可知,劉師當時仍未能理解李師祖之意,僅發現老師教給自己的八極拳,和教給師兄們的不盡相同,甚至讓他一生感到困惑。

  至於宮寶田師祖,何嘗不是如此?當時劉師要跟宮師祖學八卦掌,然而旁邊卻跟著一位李書文。一位行家要在另一位行家的面前教他的學生,能夠隨便教嗎?堂堂一位成名的大家,在這種場合教點隨便的東西,一定會被人認為沒功夫。也因此逼得他只能「挖箱底」來教,此時宮師祖的其他學生,儘是練些初級的東西;而劉師卻直跳高級。但是在拳術上,一開始教「最好的」,對學生而言就是「不好的」:老師翫味一輩子,已經「脫化」的體勢,十幾歲的學生那裡能夠理解?除非你已經到達他的程度,否則根本用不出來。

  凡學問的傳承,必須有一個「典範」,以及嚴謹的師徒制。學生必須經過嚴格的傳承過程,由老師對時、對機、對人來教,以生命啟發生命來得到開悟,這並非透過大班授課或閱讀書本能得到的。

  任何的技藝,最重要的在於「法」。儘管刀槍劍棍許許多多的套路,若其中失了「法」,便會淪為舞蹈了。套路只是文章,要讀懂文章背後的意義才重要。所以劍有劍法,槍有槍法,拳有拳法,學了套路,還得學懂「法」才真正有意義。而劉師的可貴,正因他給我們留下了「法」。

  而傳授「法」,必須有一套精準而嚴謹的教學過程。劉師採取李師祖的教法來傳承八極拳,其過程如下:
 

一、小八極:這是八極拳的基本拳架,是八極系統中最根本的一趟拳。所謂「小八極奠其基」,以蹲樁慢打來練習的小八極,從一開始便是「左右蹬腿」,就是要鍛煉穩固的下盤。當年劉師在李師祖嚴格要求下練了三年,才能開始練大八極,由是可知其重要性。

 

二、大八極:大八極的要求,就是把肢體打開來,一步一拳。聽劉師說,當年在滄縣練八極的人,就專練這大八極而已;即使是南京國術館,也只練這套路。

 

集訓學員演練「大八極」


  在練完大八極後,依當年的規矩,必須經過「入門」的儀式,才能繼續之後的傳承。這是師徒約束的開始,目的是維持之後嚴謹的教學過程。
 

三、六大開:所謂六大開,也就是單招訓練,一招一招地打。然而,這只是六大開的第一階段訓練。

 

四、六大開(低架):低架的要求,就是將下盤蹲到最低來移動,大概像小孩子一般的高度,訓練目的在於鍛煉肌肉群的極限,在最難以活動的情況下移動,訓練強度及時間長度沒有規定,總之打到暢順為止。

 

五、劈掛掌:在練劈掛掌的階段時,必須暫時把八極拳放下,這樣才能感受到劈掛掌的特性,不致把兩者糊在一起。練劈掛時,先練基本功,然後練「一趟」、「四路」,要求輕靈、鬆軟,步輕無聲。

 

  六大開的低架及此一時期的劈掛掌,必需長時間操持磨練。可惜現代生活,不得不將這段訓練時間壓縮,如此往往因練習不夠,導致兩者會模糊掉。

 

六、六大開(活步):經過劈掛掌的鍛煉後,便再回到六大開上。此時練的八極拳不再需要跺步,這階段的要求是「活步」,即所謂「八極參劈掛」的開始。

 

七、劈掛二趟:再次回到劈掛上面。

 

八、連環拳:練八極連環拳,就是要求出拳時的過程鬆柔,落點純剛。這是用法的開始。

 

九、八大勢:這是最後的階段。當年李師祖教張驤伍先生時,不允許劉師在旁觀看,因為劉師仍太嫩了,還不到他練的階段。但張驤伍疼愛小師弟,私下將八大勢教給他。劉師曾特別叮嚀,八大勢只能教給程度好的學生,否則並沒有價值。依我看,這套八大勢的動作和《拳經.拳法備要》有很多雷同,應是相當有價值的。
 

  如此嚴謹的程序,足以讓我們練一輩子。而且其中的小八極、大八極,更需要不斷循環練習。

  我們練「拳」,必須將它背後的意義練懂了才有意義。你知道原創者的用意在那裡嗎?八極拳是在練些甚麼呢?如果你並不了解,這傳承便不完整。因此我們練八極,一定先要了解八極拳有甚麼特色。正如大家所知道的,八極與其他門派不一樣之特色有:耙子拳、跺步、上步打法及身法一片等。

  所謂「耙子拳」就是半拳半掌,練耙子手以求手空,以放鬆手臂。而「跺步」則非八極所獨有,這訓練目的在增強上步的穩定性,以及習慣重心的偏移,重點在於後腳能趕上來,立即邁出另一腳。上步打法須用「蝟縮式」的身法,即像刺蝟般收縮身體,以減少旋轉半徑,在用力對稱下側身偏進。至於「身法一片」是指蝟縮後的放開,肩胯一片射出。
 
  練拳的心態,將決定練拳者的成就。在傳承中,若將典範被打破,則一切都不復存在,陷入虛無之中。所以我們在學習的過程中,一定要守住典範,而李書文的打法就是「必走中線、必入中門」。只要守住典範,其實甚麼練法都不重要。

  要記住,打拳對身體必定會造成消耗,所以一定要適當休息,補充營養。這才是練拳者最要注意的事。

 

全體集訓學員與葉啟立教練(中坐者)合照

 

(講於2001年8月23日中華民國八極拳協會大專暑期集訓營,盧韋斯筆錄。2010年1月重校。)

 

劉門武藝(香港)勁定會

 
     
 

 

回上頁

 

 

  www.baji-hk.org

劉門武藝(香港)勁定會